廣告代操的案子,容易接嗎?
業界接廣告代操的價錢,是廣告費的20%,
下個10萬,就可以賺2萬,
不在這個圈子的人,可能以為很好賺,
但其實要靠廣告代操吃飯,還真的不容易。
雖然現在用臉書的人還是很多,
但其實適合在臉書上找廣告代操來做來做的商品,
沒有那麼多。
廣告渠道對於銷售的影響,是非常非常大的。
舉例來說,你平常要賣普通的爆米花,可能不是很容易,
但是在電影院賣爆米花,就很容易,還可以賣很貴
這就是渠道的力量。
這也是為什麼,很多想做數位轉型的傳產,
都沒有發展得如預期的好,
因為那些產品也許在線下很適合,
但是在臉書上,就少了一些亮點。
我觀察在臉書上跑得比較好的產品,
包含我公司自己客戶跟別人的客戶,
通常需要有點顛覆性,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方,
例如有朋友做錄音筆,賣了幾百萬,
因為那支錄音筆可以直接將錄音轉成文字,
而且準確率看起來非常高,
如果你看那支廣告影片,
都會被那個準確率給震驚到。
再來是這些產品的單價,通常不能太高,
在一千元左右的上下,是最適合跑廣告的,
超過3000-5000元,可能就需要一定的品牌信任度,
或是真的能解決某些特殊需求,
然而這種也伴隨著比較多的客服。
總之,渠道的影響非常的大,
適合線下賣的商品,不一定適合臉書賣,
適合蝦皮賣的,也不一定適合臉書賣。
話說回來到廣告投手這邊,
當一個廠商要找廣告公司的時候,
都會給予很大的壓力,
都有一種 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 的感覺,
好像一切都準備好了,只要找一個神奇的廣告投手,
就可以把ROAS催起來,營業額炒起來。
理性上可能知道要一邊投廣告一邊調整,
但實際投下去不理想的時候,
還是會一直覺得這個廣告投手是不是不給力。
光靠廣告,或是廣告素材的製作,
都不一定是關鍵,
很多廣告投手也會因為產品賣不好就覺得自己不行。
其實應該是這樣的,
一個產品能不能賣,
渠道的特性決定了大部分,
而如果只是一個小小廣告代操的廠商,
不容易遇到那種很棒很適合的產品。
大型的廣告代操公司,由於案子多,選擇多,
就可以比較快的篩選適合的產品。
最近也有看到有公司推出「廣告無效就全額退費」,
其實不代表他們多厲害,
他們之所以採取這樣的策略,
是因為這樣可以收到最多的產品詢問
而且很多產品是一下子就能測出來是否能跑得動,
甚至在跑之前就可以知道的。
結論是,當一個投手真的不容易,
有經驗的投手要能扛得住壓力,
還要能夠看出問題出在哪,
然後要有好的溝通能力跟團隊溝通,
其實是個沒那麼好修煉的技能。
#挑戰每天寫點東西
#看看能維持幾天